白糖期货服务实体企业再添新路径
2021-06-12 15:30:09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当前我国糖业的流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食糖进口大幅增加,单月进口量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由此带来的是国产糖与进口糖对终端消费市场的激烈争夺。6月10日,郑商所在南宁举办的“2021泛糖科技&郑商所服务白糖实体经济产业基地活动”上,与会人士共话白糖市场形势,共议风险管理,共商提高平台间期现联动交易的新路径、新方式。
白糖现货领域基差交易成主流
期货日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白糖现货价格持续“产销区倒挂”,叠加物流紧张因素,广西糖发运到沿海销区的成本升高,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市场份额萎缩明显。截至5月末,广西食糖工业库存为303.24万吨,同比大幅增加77.24万吨。
除不同产区糖源之间竞争加剧外,现货流通企业洗牌也在加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糖市已在构筑新的营销网络,白糖现货流通领域的‘二八格局’逐渐形成。”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业务经理刘芷妍表示,去年开始大型贸易商不断调整渠道下沉策略,抢占中小订单市场,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小型贸易商在资金、货源、下游等环节的短板凸显。
传统贸易的利润空间逐渐被侵蚀,如何提升自身交易的专业度,拥有“过人的本领”“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制糖集团和贸易商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白糖期货2006年在郑商所上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培育,市场运行平稳,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发挥良好,可以帮助中小型贸易商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相对公平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我们明显地感受到食糖行业风险管理意识在逐步提升,同时,今年以来期现负基差结构也给了相关产业主体很好的套保机会。”刘芷妍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传统的贸易模式,基差贸易更加便于现货企业参与,且可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对冲策略。正是因为可以实现买卖双方在不同时间、不同价格上的“双赢”,基差交易成为白糖现货流通“期现联动”的主流方式。
基差交易平台间合作为线下交易“补短板”
“根据市场估算,广西2019/2020榨季使用基差定价的制糖集团有7家,用基差定价销售白糖的数量不少于75万吨,占广西食糖产量的12.5%。贸易商通过基差再把货销售出的比例超过50%,部分商家100%采用基差模式进行现货购销。”刘芷妍称。
尽管基差贸易在白糖贸易中非常“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有升贴水定价较难、现货交收与期货定价操作分离、传统线下基差交易存在信息沟通时滞、套保平仓滑点风险大、手续繁琐、结算复杂等难题。
对此,刘芷妍认为,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现货贸易客户通过平台“一站式”完成基差贸易合同生成、点价与自动平仓、交收与发票流转等关键流程,操作简单且高效便捷。
据了解,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开通3年多,在PTA、棉花等重点品种上取得了较大成效。结合线下基差贸易的现状,今年年初,该平台在基差贸易业务基础上推出联动点价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基差贸易中交易、点价环节的效率。
“我们已经与郑商所达成了基差交易平台间的合作意向,预计在2021/2022榨季初期正式上线,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为产业客户提供服务。”刘芷妍介绍,客户使用郑商所基差贸易联动点价功能完成点价,生成点价合同,郑商所将成交信息反馈给泛糖科技;泛糖科技则凭借在白糖现货流通领域的货源、仓储物流的产业优势,解决客户完成基差点价后在现货领域的实际交收问题。
据她介绍,目前该平台仍旧处于“尝鲜期”,除少数大型贸易商外,大部分白糖企业的运用熟练程度不高,还处于学习阶段,需要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在市场各方的大力培育和推广下,相信涉糖企业也会逐步接受这一新理念、新功能。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将持续发挥自身公信力、结算等专业优势,不断探索平台间的合作模式,引入更多的合作方,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