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保险+期货”为产业稳健发展添新翼
2021-10-21 10:05:07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猪价周期波动明显,快速发展的生猪养殖业面临多种市场风险,急需风险管理渠道。而近年来在养殖行业,“保险+期货”模式效果开始凸显,在今年生猪期货在大商所上市后,生猪相关的“保险+期货”已遍地开花,同时风险管理效果受到了项目当地政府、养殖户和企业的肯定。未来,随着生猪期货的有序发展和“保险+期货”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利用衍生工具为中小企业、养殖户提供生猪价格风险保障,将推动各地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地方乡村振兴更尽一份力。
生猪期货为养殖业风险管理添砖加瓦
与种植业不同,养殖业以种植业产品为原料,再加上畜产品的储存和加工,要比种植业产品的储存和加工难度更大,所以养殖业产业链也较为复杂一些。与此同时,我国养殖业也正在经历由传统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转变,快速发展的现代养殖业同样面临多种市场风险,需要更多的金融工具和平台提供新型的风险管理渠道。广发期货董事长赵桂萍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保险+期货”模式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的创新项目,连续六年被写进中央一号文,目前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养殖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在具体应用上,大地期货期货衍生品部研究总监林唯玮介绍,目前“保险+期货”模式在养殖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成本端的饲料保险和销售端的价格保险两方面。“这些产品有效弥补了传统养殖业保险中价格类保险的空白,让养殖保险从保生产过渡到保价格、保收入、保利润,为蛋鸡、生猪养殖提供了全产业链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她说,尤其是今年生猪期货上市以来,生猪期货和现货价格一起不断下跌,前期开展的生猪价格保险赔付率都非常高,基本能帮助养殖户有效锁定生猪价格风险。
大有期货期权中心负责人沈湘源同样表示,“保险+期货”项目在养殖业的成品端、成本端、利润端都发挥了重要的风险管理作用,尤其是生猪期货上市后,在当前猪周期的影响下,生猪价格保险备受政府部门与市场各方关注。在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试点项目赔付效果较好,特别是有财政补贴的项目,养殖户的风险更是得到了有效规避。
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翔云也告诉记者,“保险+期货”模式越来越得到项目开展各地地方政府、广大养殖户、养殖企业的认可和青睐。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响应“大商所农保计划”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投保生猪价格保险项目,农户和养殖企业全额承担保费的纯商业性“保险+期货”也纷纷出单,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很大,因此农户的需求很大。
“保险+期货”项目为生猪价格撑起“保护伞”
生猪养殖的风险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类。廖翔云介绍,生猪期货上市以前,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投保生猪养殖保险,用来规避包括自然灾害、各种疫病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但生猪价格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规避,生猪掉价之后,养殖户只能被动承受掉价损失,一旦价格过低,养猪赔钱,很多小型养殖户选择弃养和转行,大型养殖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一些,通常使用提前出栏、淘汰能繁母猪等手段缩小养殖规模,控制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损失以期待可以顺利抗过价格低谷,迎来新的生猪养殖周期。
“在生猪期货上市前,为应对猪价大幅波动、确保企业利润稳定,优化成本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成为产业链企业的关键手段。”赵桂萍表示,但由于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生猪市场格外复杂,只应对饲料成本价格上涨风险已经远远不够。生猪期货的上市,为稳定订单销售利润、指导企业养殖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因此,为满足生猪养殖产业对生猪价格风险管理的需求,发挥生猪期货功能,各期货公司都在积极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廖翔云介绍,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上市首日,新湖期货就开展了4单生猪“保险+期货”,其中3单为生猪价格保险,1单为生猪养殖利润保险,生猪价格保险赔付率在200%以上,生猪利润保险赔付率为371%。此后新湖期货连续开展了各类生猪“保险+期货”项目20多个,保单50多张,保险金额达2.7亿元。在2021年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年份,为生猪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养殖主体的损失,保障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广发期货在生猪期货上市初期,就已经对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且结合生产周期和行情预判,设计合适的期权产品。据介绍,广发期货与大地保险共同参与2021年“大商所农保计划”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首批保单保障了重庆市云阳县的生猪养殖户,合计为6100头生猪提供期货价格保险,保障周期为90天,保障金额2100万元,保费规模163万元。截至7月16日试点项目第一期结束,理赔金额为662万元,赔付率406%,户均赔付36.79万元。
大有期货今年以来也已经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项目10多个,沈湘源介绍,项目各方参与主体都非常重视,项目模式也丰富多样,如企业自主投保的商业项目、交易所备案支持的项目、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财政主导项目等。
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在地方政府和大商所支持下,大地期货目前已经在河南省、湖南省、江苏省、青海省等下辖多个市县地区立项开展多个“保险+期货”项目,项目总保费达845万元。“由于生猪价格波动大,五月启动的项目普遍赔付效果较为可观,以河南项目为例,一头猪就能收到300多元的赔付。这样的赔付效果对于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户来说,基本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盈亏平衡,对于外购育肥猪的养殖户来说,可以弥补部分亏损。”林唯玮说。
中小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参与基于生猪期货价格的“保险+期货”项目的热情很高,据不完全统计,生猪期货上市首日,就有28家期货公司联合8家保险公司开展了64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充分体现出市场主体对生猪期货相关产品的迫切需求。为进一步引导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市场主体参与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运用“保险+期货”模式保障农民稳收增收、丰富生猪产业链风险保障体系,2021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加强了对保障生猪价格项目的支持力度,目前,2021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共立项131个生猪期货价格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份。
为养殖产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风险管理方案
生猪期货的上市给生猪产业带来一种风险分散方式,赵桂萍认为,生猪期货相关的“保险+期货”业务也将重新改变现有的生猪类保险产品格局。从养殖户角度来看,“保险+期货”可以为农户化解生猪价格下跌风险,同时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前安排生产经营。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相关机构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对参与农户提供政策支持或资金支持,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将促进财政资金有效利用。“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加深,未来将会吸引更多养殖、屠宰、贸易商等产业客户加入其中。”她说。
沈湘源表示,对于“保险+期货”项目而言,后期会更加聚焦在中小型养殖户的需求上面,因为大型养殖企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期货或期权套期保值行为。参考玉米、大豆的“保险+期货”发展路径,后期可以尝试生猪收入保险,给予生猪养殖企业立体化的风险管控工具。
廖翔云也同样认为,参与“保险+期货”项目是中小养殖户避险的有效手段,中小养殖散户没有大型企业的资金实力、专业技术团队和专业的套保知识水平,“保险+期货”是他们保障生猪价格的唯一出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保险+期货”将是促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林唯玮表示,生猪“保险+期货”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弥补了养殖类保险中一直以来在价格保险方面的空白,能够保障生猪养殖户利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更能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的能力。未来,随着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在各地开花,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主体关注。
目前生猪期货相关的“保险+期货”创新模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在生猪价格保险中加入“银行”、“信贷”等,解决养殖户的资金短缺问题;另一类是通过将生猪、玉米、豆粕三者拟合成利润指数,兼顾养殖过程中成本端饲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和销售端生猪价格下跌的风险,以更全面地为养殖户提供可持续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案。林唯玮介绍,未来,在生猪“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动上,可以从生猪养殖向加工厂、贸易商等全产业链拓展,可以将中下游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在项目中融合“订单收购”等模式,更广泛地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主体的收益,推进生猪产业规模化养殖,促进产业链标准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