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特色产业贡献期货力量
2020-11-13 09:56:21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近日,郑商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新疆证监局共同主办的“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新疆)论坛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本次论坛采用“主论坛+分论坛”结合的形式,在棉花、红枣、“保险+期货”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疆优势品种和产业,聚焦当前产业发展形势,分享了企业风险管理经验与模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新疆重点及特色产业、促进农户稳收增收等方面贡献了期货力量。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此次论坛累计观看达6.8万人次。
期货市场在新疆地区发挥积极作用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在新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服务特色产业、助力企业稳健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红枣成为新疆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与会嘉宾介绍,作为我国红枣最大产区,新疆的红枣产区集中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区域,该地区红枣产量占全疆产量的97%,占全国产量的43%。红枣种植收入占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红枣价格的涨跌,不仅关乎当地经济,更关系到当地枣农的生产生活。
自红枣期货上市以来,期货市场功能的良好发挥为产业平稳经营保驾护航。“红枣期货上市后,形成了期货标杆价格体系,改变了以往红枣现货市场报价混乱的局面。枣农、团场、红枣加工企业及下游生产企业得到了公开透明的价格参考,为生产经营及套期保值决策提供了依据。”金石期货总经理曹斌表示。
截至目前,红枣期货已经交割过6次,共计交割6535吨,交割均价为10447元/吨。其中,今年9月为2020年仓单最后一次交割,总计交割仓单869张,折合红枣4345吨。随着9月交割的收官,红枣期货已经历一个完整的交割周期,市场对仓单交割标准基本形成共识,红枣仓单质量得到认可。
“红枣期货为红枣产业带来新的贸易方式和风险管理手段。好想你公司已经率先推出了红枣现货基差交易。”曹斌介绍,此外,市场不断探索出来的“期货+订单”、含权贸易等新型模式,促进红枣产业转型升级。“时至今日,红枣期货已上市一年有余,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决胜之际,红枣期货的上市为枣农们摆脱了低价困扰,为农民生产种植保驾护航,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新疆,棉花作为又一大特色产业,其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的80%以上。棉花期货为新疆地区涉棉企业和农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险管理平台,帮助实体企业实现了稳定经营,同时也促进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棉花期权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涉棉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帮助稳定了棉纺织企业生产经营,有效保障了棉农稳收增收,积极推动了棉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优化。
“目前,国内棉花产业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新型棉商的出现、期货仓单棉库存取代原来的商业和社会库存等,说明棉花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功能越来越强,国内期货、期权市场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粮期货总经理王庆表示。
“多年来,中棉集团作为供销系统渉棉龙头企业,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稳定市场,保障收购,推行优良优价,发挥了棉花产业链的稳压器作用,保证棉农收入,满足纺织企业需求。”中棉集团新疆棉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延毅表示,公司将继续从纺织端前端延伸,以纺织需求入手,按需生产,按需销售,充分利用好期货避险的功能,加大与行业各方的联系与合作,切实履行好稳定市场、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责任,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结合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优势,在棉花、红枣等产业领域深耕细作,期市贡献着应有的期货力量。
“保险+期货”模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产业的供需节奏,也令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方面,部分原材料因紧缺而价格上升,令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部分产成品因需求受阻而价格下降,令销售收入减少,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在这种较为特殊的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价格波动风险,而期货及期权正是有效进行价格风险管理的工具。
记者了解到,农产品中下游企业通常是贸易企业或深加工企业。除了直接利用期货和场外期权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外,这些企业在最近两年对“保险+期货”的模式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由于期货和期权的专业性,农户及部分涉农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的难度很大。通过保险公司购买一份保单,对农户和涉农企业来讲易于接受。”中信期货市场部高级副总监尹丹解释说,部分企业对期货和场外期权了解不足,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关交易,购买保单可以将价格风险管理交由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处理。
事实上,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保险+期货”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跨界合作、共同开展金融服务的重点业务模式。通过一张保单连接保险和期货两个行业、两个领域,为金融扶贫攻坚打开了新局面。
自从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已经连续5年被写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这一模式也成为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见证。
据中信期货党委副书记严金明介绍,目前“保险+期货”业务正在迅速发展壮大,超过30万农户通过试点满足了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如今,行业结合让该模式进一步深化,包括银行、产业链龙头企业等主体主动参与,多方共同为种植、养殖主体提供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为参保农户打造风险管理的闭环。”
“从2015年破冰到全面启动发展壮大,‘保险+期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品种不断增加,项目模式不断创新。不曾改变的是期货行业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的初心。”严金明坦言。
以今年中信期货承担的新疆麦盖提红枣项目为例,该项目是郑商所在新疆的首单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麦盖提县位于新疆西南,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今年1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该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80%多。麦盖提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经济,红枣种植面积达56万亩,年产值16亿元,已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红枣价格低迷,种植收益较低、风险较大,收入没有保障,枣农经常出现卖枣困难问题。”尹丹表示,为此,郑商所、山东援疆指挥部、中华联合财险新疆分公司、中信期货、鲁证期货和东兴期货共同投入保费1550万元,承保红枣3万余吨,覆盖了包括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9000户枣农,价格保险让农户能够安心生产,为其收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尹丹看来,“保险+期货”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各参与方能够通过业务链条上的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风险防御能力,实现共赢。
进一步提升对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期货衍生品市场功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相关产业增收、增效也成为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实施的重要着力点。
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给产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扰。在此背景下,企业不断加强与期货公司以及风险管理公司的合作,同时合理使用期货期权工具,将期货与现货相结合可以有效帮助自身降低经营风险。
王庆表示,近年来,新疆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参与期货市场的客户数逐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产业客户参与度不断提高。参与交易的企业类型广泛,覆盖驻疆央企、自治区国有企业、兵团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等。
在他看来,当前实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的意识逐步增强,风险管理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地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壮大培育我们的优势产业,需要期货市场各个主体主动去担当,探索创新,提升对实体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期货公司可以利用风险管理公司坚持贴近产业一线,深入研究和探索现货市场,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服务能力,母、子、分公司协同打造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王庆表示,通过期权保价、含权贸易、供应链金融增信、“期货+保险”等业务模式,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衍生品服务,帮助企业化解市场风险,降本增效,助力产业链顺畅运转。
此外,期货公司扎根于大宗商品衍生品,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方面有着独到优势,责无旁贷要担负起发挥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
“面对不同机构客户的核心需求,期货公司可以以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为重点,对应建立分层分级的服务。”王庆认为,一方面,借助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建立起有重点、成体系、可持续的服务体系,为区域内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从整体上不断优化机构业务体系。以金融产品为纽带,整合投资交易、研究、技术等资源,打造资源创造和产品创设的核心能力,形成全业务链联动,并且聚焦重点行业和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了跨市场、跨产品、跨体系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金融产品。
在尹丹看来,我国衍生品的发展空间巨大,要发掘衍生品应用的潜力,就需要期货经营机构承担起投资者教育的责任。“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量体裁衣,为企业制定方案,让其选择适当的衍生品工具,用于抵御价格波动给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面对系统性风险和外部冲击时,实体企业能够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