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提升锡期货交易活跃度
2020-04-24 17:21:22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持续扩散,全球锡产业链供需两端都受到不小的影响,3月以来锡价波动显著加大,这给产业链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企业认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在疫情中凸显。尤其是上期所去年12月在锡期货上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提升期货合约价格的连续性,优化缩小合约间的买卖价差,为今年相关锡企的套保避险操作带来了便利。
企业积极通过套保规避风险
“沪锡做市商制度的推出犹如一场及时雨。在今年宏观形势复杂的局面下,沪锡交易的活跃更有利于实体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及风险对冲。”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锡)分析师李泰璋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锡价整体波动加剧。企业不仅面临疫情下原料端采购困难、采购成本偏高的问题,还面临着下游销售订单骤降、外贸压力攀升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存在常备库存方面的跌价损失。
他表示,云锡一直积极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在此次疫情中,除了传统的卖出保值以外,我们还积极进行买入保值操作降低原料采购风险,以应对疫情危机。”
他告诉记者,沪锡合约引入做市商制度前,只有“1-5-9”三个合约有成交,其余月份合约基本没有成交,并且只有主力合约交易活跃,次主力合约交易不活跃,月间合约价差没有参考性。在沪锡合约引入做市商制度后,沪锡2005、2006、2007、2008合约都出现了连续活跃交易的情况。
同时,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推行,当前沪锡的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功能得到提升,沪锡沉淀资金从曾经的4亿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20亿元左右,为实体企业参与保值、交割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截至今年4月,沪锡持仓已经达到7.6万手。
“期货+升贴水”定价模式被业内认可
在李泰璋看来,随着沪锡功能逐步发挥,市场参与者逐渐成熟,锡产业链上中下游将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沪锡价格作为贸易价格基准。“在上期所锡期货上市之前,国际锡精矿和精炼锡的贸易定价基本参照LME价格体系,国内现货报价缺乏一个权威的市场参考价格,国内锡现货价格走势和国际锡价的相关性低且存在脱节。”
上期所锡期货上市之后,期货点价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接受。生产商、消费商之间的需求差异,包括作价方式的差异,都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解决。“现货买卖价格=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基准逐渐被整个产业链认同,这大大地提升了上游矿山、冶炼厂利用锡期货套期保值的积极性。
金瑞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涂礼成表示,随着锡期货持仓持续走高,合约连续性不断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套期保值有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有助于缓解集中持仓的风险,降低产业客户的财务成本,并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中国价格影响力。
“当前全球锡定价有上期所、LME、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市场,其中印尼和马来西亚市场局限于当地,在全球的接受度不高。目前市场主要关注沪锡和伦锡价格,沪锡成交量远超伦锡,定价优势明显。同时从行业角度来看,随着缅矿供应的下滑,我国必然需要从全球其他地区进口锡资源,因此增强中国价格的影响力,对国内进口锡资源是有利的。”他说道。
对于未来,李泰璋表示,沪锡期货的持仓量和活跃度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2019年国内精锡产量为14.7万吨,全球锡产量为33.4万吨,目前沪锡的持仓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全球产量的23%,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涂礼成表示,目前上游减产刺激边际递减,供应增加可期。“近段时间的锡价反弹更多是受国内外供应短期收缩的驱动,价格回升到当前位置,印尼锡业龙头减产积极性已在下降。”他表示,原料方面供应偏紧也有望缓解,刚果比奇矿选厂二季度产量有望增加,国内内蒙古银漫矿业复产预计贡献6000金属吨,部分新项目也预计年内投产。但是反观实际消费改善并不大,下游消费订单依旧不乐观,尤其是传统消费出口订单下滑严重。此外,虽然短期国内库存处于低位,但是由于进口窗口持续打开,且下游逐步接受进口锡,进口增量较为可观,4月预计将超过千吨,将缓解国内偏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