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套保应做实做好期现“一本账”
2021-12-14 09:57:15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有所加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热情明显提升,不少上市公司加入了套期保值“大军”。但由于各公司对套期保值的认识、套期会计处理参差不齐,加之套保信披不完整,一些公司因套保期货端亏损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上市公司参与套保有诸多顾虑
期货日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上市公司已经树立了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套期保值业务制度及相关内控制度;有的公司正在积极打造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系统;有的公司处在尝试操作阶段,以追求期货不亏损为目标,期货现货分离,很容易演变成投机;有的则将行情和基差走势判断作为是否套保的依据。
对于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情况参差不齐的原因,北京华融启明风险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石建华认为,这与上市公司所经营的产品特性和其所处的行业有关。原油、有色金属、棉花、PTA、橡胶、大豆等和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定价模式主要为点价、均价的企业参与套保的时间较长,套保体系相对完善,工具运用得比较好;黑色金属、煤炭等以国内资源为主,定价模式以一口价为主的企业套保工具运用得弱一些;中游冶炼、期货对应的标准品生产型企业、贸易企业套期保值运用较好,上游矿产品和下游消费品企业运用相对弱一些。
事实上,套期保值运用弱一些的企业还受限于人才和专业能力不足。不少上市公司身处三四线城市,很难寻觅到合适的套期保值专业人才,同时国内从事套期保值系统化培训和咨询的专业服务机构相对较少,以至于企业自己摸索,成效甚微。
西部地区某煤炭企业人士告诉记者,除人才、制度外,上市公司套保还面临信息披露、套期会计方面的掣肘。虽然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但各公司内部制度不同,执行起来也不尽相同。
“实际上,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存在不少顾虑:一是期货有杠杆,担心专业能力不足造成衍生品端亏损;二是担心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不理解,对公司股价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套期保值需建立相对应的组织架构、制度和流程,需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和套期会计处理方式,担心对原有业务和人员产生影响;四是套期保值需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因此需将现货敞口和衍生品头寸一一匹配,但现货业务比较复杂,敞口计算也很复杂,又缺乏相对应的能计算敞口和进行期现货一一匹配的信息化系统,担心敞口算不清楚,不能期现完全匹配,最后被误解为‘投机’。”石建华说。
国内某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大都会把期货端和现货端的损益进行加总一并核算。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库存进行动态套保时就比较难处理。
据该人士介绍,由于库存是动态变动的,理论上对库存进行套保时,对应的期货头寸也会做一些动态调整,但这种情况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总体来看,现货端和期货端大都是在操作之后出结果,或者说年度报表出来时会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明确指定了权益价值套期和现金流套期两类会计模式,并详细定义了不同科目子项的计算合并方式。”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总监蒋宇莺表示,目前普遍倾向权益价值套期模式,原因是不再单独核算期货端单边损益,而是将期现两端合并计算。“这样,当套保期货端浮动损益触及上市公司净利润10%或净资产5%任意一条时,风险提示函内容就明确包含期现两端损益情况。对于待购入或待销售的商品在期货市场不同月份合约进行套保时,考虑递延损益;不拘泥于有效套保和无效套保的混合交叉,有效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无效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损益。”
“一般而言,原料端、燃料端的商品价格波幅较大,同时终端产品利润也面临价格波动风险时,上市公司会考虑使用商品期货等衍生工具进行套保或期现贸易。”蒋宇莺称。
事实上,套期保值是企业将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开展经营资产价值管理的一种风控方法。企业对经营资产价值风险敞口期间面临的特定风险套用衍生工具后,达到对风险的转移,发生的保值损益是零。因为套期后的资产敞口价值变动与套期工具敞口价值变动在相同会计期间因方向相反,合并后的损益无限接近于抵销。因此,套期保值业务的最终会计结果可能会出现对零值的微幅正负偏离,但绝不会出现大幅盈利或亏损。只有企业在套期保值业务中将套期资产项的现金流损益和管理工具损益单独计量、单独核算,采用常规会计方法和规则进行财务处理,才可能被误读为“套保大赚”或“套保巨亏”。
有公司已采用含套期会计的信息化系统
“鉴于股市和期货在交易规则、结算风控制度上的迥异,我们默认绝大部分股市投资者完全不懂。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尽量回避触碰套保期货端浮亏披露的资金点,不给自己造成有理说不清的麻烦。”有上市公司人士坦言,至于最后产生的一些浮盈也好,或浮亏也好,基本上会体现在现货经营端。比如对原料采购或成品库存销售的套保,大都会体现在原料成本优化或成品销售价格上。不管是成本还是销售,通过套期保值进行的一些优化最终还是通过现货端来体现,其实还是期现“一本账”。
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套期保值过程中,期货端盈亏是一个容易被关注的内容。“部分企业对期货端盈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现货端亏了,知道原理就容易接受;期货端亏了,就可能认为是操作水平问题。多数公司套保很难完全对应被套期项目,因此财务处理时往往不能将期货头寸完全对应现货头寸,有些公司甚至为了简捷方便,直接将期货端盈亏记入投资损益,虽然最终从企业经营利润角度看实现了对冲,但会计处理上存在缺陷,就容易被误读。”
石建华也认为,一些公司担心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不理解,信息披露是关键。为避免“误读”和“不理解”,套期保值信息披露,既要披露期货端盈亏也要披露所对应的现货端盈亏。另外,能进行套期会计处理的,尽量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进行处理,将套期保值期货端盈亏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和现货端的公允价值变动相抵(修正现货的入库成本或者存货的价值),不要计入投资损益科目。
“当然,套期会计处理比较专业,需要现货和期货一对应,对于套保有效性,企业内部还是需要评估的。”他告诉记者,现在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运用包含套期会计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让套期会计更简单,让套保操作更规范。
此外,各家上市公司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财务人员不一定都善于做套期会计,因此单独记账就成为最简单的选项。
对于这一现象,有上市公司人士表示,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对套期会计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希望在这方面加强上市公司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普及和培训,使企业对相关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相关业务能力。
在上述人士看来,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信息披露,最重要的是合法合规,同时也要专业清晰,能够让投资者明白套期保值的总体效果及作用,提高对企业的认可度,这对公司自身的发展有很大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