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服务塑化产业企业能力持续增强
2022-02-22 10:28:56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近年来,塑化行业与期货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塑化产品依据期货工具进行定价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新模式已逐渐深入塑化业者心中。以浙江特产石化塑化原料贸易量为例,2021年基差贸易占比较2020年增加35个百分点,含权贸易同比增加120%,反映出上下游企业对期货定价认可度的提升。国内交易所上市的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化产品期货和期权,为实体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随着塑化品种期货趋向成熟,期货市场服务塑化产业链企业的能力持续增强。尤其是在国内塑料化工等品种合约连续性、近月合约流动性有了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逐渐参与到塑化期货品种市场中。
避险利器 期货衍生工具融入企业经营
2021年塑化行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成本提升和生产、运输不顺畅等诸多因素给塑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困扰。在此环境下,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越来越成为塑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和关键举措,而运用期货工具管理经营风险,也成了塑化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近两年能化板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和产融结合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大商所的数据显示,2021年,聚乙烯期货、聚氯乙烯期货、聚丙烯期货法人持仓占比分别为72.03%、70.11%、72.78%,较2020年分别增长了15.79个百分点、7.43个百分点、17.56个百分点。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的天然属性和优势,能够为塑化产品交易提供基准价格,转移因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稳定上下游的产销关系,调节市场供求,以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光大期货分析师周遨称。
对此,浙江特产石化金融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宋仕威也表示,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给塑化企业稳定经营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是在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计划和利润目标,提前锁定原料成本或者销售远期产品,也可借助期权工具做二次选择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或做一些增收益策略,将自身库存或者产能的时间价值变现,来降低运营成本。”
“就塑化产业而言,2021年塑化期货仍然保持较高的波动率,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倒逼企业经营模式革新,期货及衍生品逐步融入现货经营中。在此情况下,行业从强调充分把握行情获取利润,到以套保为主来平滑利润曲线,产业客户对衍生品交易的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东证期货高级分析师杨枭表示,以上三个期货品种年平均持仓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PVC期货持仓量创出历史新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企业“期货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期货的观念逐渐从“洪水猛兽”向“平滑企业利润的工具”转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期货市场对塑化产业链最大的影响体现在对贸易模式和经营模式的改变。
“生产企业的本质是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去获取超额利润,价格交易只是将其产品变现的一个环节,而期货作为优胜劣汰的工具,可以让成本更低、产品附加值更高、风险管控更细的企业快速地将其价值变现。”宋仕威称。
不仅如此,塑化期货价格已经成为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企业可根据期货价格来判定行业运行节奏和景气度,从而合理安排采购和销售。
“行业内采用期货价格加升贴水的模式确定贸易价格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周遨称,通过期货点价,塑化生产企业可以提前锁定销量及价格,拓宽销售渠道;下游工厂可以实现多次点价,规避结算价格高带来的经营风险。“基准价的市场化、点价的灵活性和升贴水的议价性,使得基差贸易模式在塑化贸易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目前的塑化市场中,已大多采取基差报价的模式,一口价已越来越少,同时含权贸易量也在逐步增加。
“随着交易所场外平台的日趋完善,以及持续通过产融基地对产业上下游客户进行培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去年以来咨询和参与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的客户增多了。”宋仕威告诉记者,从特产石化经营的PVC、PP、PE三个品种来看,基差交易在日常贸易中占比逐年提升,上下游企业对期货定价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以我司塑化原料贸易量为例,2021年基差贸易占比较2020年增加35%,含权贸易同比增加120%,均有很大幅度改善。”
合力而为 为塑化产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近年来,基差贸易和含权贸易的深入推广也让不少产业企业逐渐认识到,通过合作,将库存、价格管理的工作转移给供应商或风险管理公司,实体企业可将更多精力放在自身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上,实现产业链的“双赢”。
近两年来,塑化行情波动巨大,期现货价差以及月差波动高,给企业套保对冲带来较大困扰。
“在价格研判把握程度不高,而风险又必须对冲的情况下,我司使用期权保值的比例大幅提升,同时通过含权贸易,在风险锁定情况下,给予客户更优场景下的选择权。”宋仕威称。
宋仕威告诉记者,期权费较高是实体企业进行期权保值和含权贸易操作最大的“痛点”。针对这一“痛点”,特产石化通过深入地风险分析,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属性、敞口特点、基差场景、利润目标等因素,提炼出企业可承担的风险和需要对冲的风险,再用期权将不同风险变现,使得总体方案成本降为零,最终以现货贸易形式将货物按照客户需要的价格送到客户手里。
“含权贸易量的逐步积累使我们感觉到,风险可以交换、服务能产价值。”宋仕威称。
在他看来,当前,塑化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如商品交易、价格管理、融资需求、咨询服务等。“期货行业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其他服务项的能力,并尽可能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给客户带来便捷创造价值,使整个塑化产业运转效率更进一步。”
“作为服务主体,我们在服务实体企业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企业对期货工具的应用增加,有着真实的诉求。依照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通过期货套保方案的设计、企业上门路演培训,视频行情交流会等服务方式,更方便地服务产业客户。”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上海分院负责人夏聪聪如是说。
据夏聪聪介绍,前几年在服务塑化实体的时候,大部分是传统套保方案的设计。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期货公司服务模式也逐步包含点价介绍、期货与期权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案、与子公司合作借助场外期权工具等,并设计出完整的模拟操作方案呈现给客户,产业客户的可选择性增加,也得到产业客户的认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大宗商品市场变化,东证期货则倾力打造了一套金融衍生品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整合大量数据源提供宏观、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并融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投研策略分析平台,帮助产业客户掌握每一个影响市场因素的趋势,洞察当前市场参与者行为,判断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作为服务主体,我们将合力而为,帮助塑化企业更好地认识期货市场,用好期货衍生工具,为塑化产业风险管理设计出更多实用的‘期货方案’。”杨枭称。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塑化期货服务产业的工具和平台不断推出,是走向成熟发展的表现,相关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也积极推广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引导实体企业参与进来,帮助企业借助期货衍生品工具实现“两条腿”走势。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大商所在包括三个化工品种在内的主要期货品种上实施“一品一策”,紧密结合石化产业等发展趋势和品种特点制定了促进其功能发挥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解决制约化工衍生品功能发挥和产业参与的“痛点”,市场运行质量效率不断提升。
目前,大商所化工板块实现了做市业务全覆盖,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初步实现连续活跃。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5个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均超过0.9,套保效率均在95%以上。
“基于化工板块场内市场的发展和化工产业期现结合的深入,为满足企业日益明确的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先后推出了化工商品互换、基差交易、标准仓单交易、非标仓单交易等一系列场外业务的创新尝试,并战略性启动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初步形成场内外协同服务产业风险管理的格局。”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心打造、精心打磨化工衍生产品体系,为产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更好地服务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